前一篇:春孟的成语 后一篇:春色的成语
关于春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:
【包胥之哭】:包胥: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。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。
【笔削褒贬】:笔:记载;削:删改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
【兵车之会】:春秋时齐桓公争霸,屡次与诸侯会盟,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,齐国带有军队,你为“兵车之会”。
【伯牛之疾】:伯牛:人名,春秋鲁国人,孔子弟子。伯牛不幸生了癞疮,那里是不治之症。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。
【才怀隋和】:才:才能;隋:隋侯珠,春秋时代非常名贵的宝珠;和:和氏璧,春秋时极有名的宝玉。形容具有罕见的才能。
【春花秋月】:春天的花朵,秋天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【春困秋乏】:困:困倦;乏:疲劳。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。
【春祈秋报】:祈:迷信的人向神恳求。古时春秋两季祭祀土神,春耕时祈祷风调雨顺,秋季报答神功。
【春秋无义战】: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。也泛指非正义战争。
【春秋责备贤者】:春秋:孔子修订《春秋》书;贤者:指才德兼备的人。指《春秋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,严格要求。
【春秋之义】: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,即以王命为重,处理好上下、大小的关系。
【二桃三士】:士:武士。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论功而食,三人弃桃自杀。比喻借刀杀人。
【匪夷匪惠】: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【肝胆楚越】:肝胆: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: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
【瞽旷之耳】:瞽:眼睛瞎;瞽旷:春秋时晋国乐师,天生的盲人,能辨别五音六律。形容听觉十分灵敏。
【郭公夏五】: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【行若由夷】:行:行为;由、夷:指春秋时的许由和伯夷,古代的廉洁之士。比喻品德高尚,做人清正廉洁。
【萑苻遍野】:萑苻:春秋时郑国的泽名,曾是盗贼出没之处。遍地都是像萑苻那样的盗贼窝。形容盗匪横行,出没各处,天下不宁。
【季礼挂剑】:季礼:春秋时吴国人,重信义。比喻重信义的美德。
【季孟之间】: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。指在季、孟两者之间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
【假道灭虢】:假:借;道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【假途灭虢】:假:借;途:道路;虢: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【九原之下】:九原:山名,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。泛指墓地。
【犒赏三军】:犒:以财物或食物慰劳、鼓励。三军:春秋时称中军、左军、右宫为三军;后统称军队。现指陆、海、空三军。指奖赏、慰劳军队将士。
【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】:刻画:描绘;无盐:战国时齐国的丑女;唐突:冒犯;西施:春秋时越国美女。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,冒犯与贬低了美的。
【兰梦之征】:兰梦:相传春秋时郑文公妾燕姑梦天使赐兰,生子,取名为兰,因以比喻妇女怀孕。比喻妇人怀孕的征兆。
【六通四辟】: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。
【暮虢朝虞】: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,打下虢国之后,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。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。
【年头月尾】:指从岁首到腊月底,泛指一年之中。也指《春秋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。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。
【捧心西子】:西子: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。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,仍然显得很漂亮。形容美女娇弱之态。
【濮上之音】:濮上:春秋时卫地,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。用以指靡靡之音。
【祁溪之举】:祁溪:春秋晋国人,推荐仇人和儿子接替自己的职务。指推荐贤才,不避亲仇,公平无私。
【千乘之国】: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
【前目后凡】:目:细目;凡:概略。《春秋》的一种笔法,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,对前者详加说明,后者概略叙述。
【秦欢晋爱】:春秋时,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
【秦晋之好】:春秋时,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
【秦晋之盟】: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
【秦晋之匹】: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
【秦晋之缘】:春秋时,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
【秦约晋盟】:盟:盟誓。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世代联姻。指婚约。
【秦智虞愚】: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,虞亡后入秦,辅佐穆公建立霸业。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。
【清静无为】:道家语。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。指一切听其自然,人力不必强为。
【情人眼里出西施】:西施:春秋时越国美女。比喻由于有感情,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。
【秋狝春苗】:狝:杀戮,打猎;苗:为保护禾苗而消灭那些害虫和野兽。指古时候春秋两季猎杀野兽。也用以形容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。
【秋月春花】:春天的花朵,秋天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【若敖之鬼】:若敖: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。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。比喻没有后代,无人祭祀。
【杀妻求将】:春秋时,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。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。
【社稷之臣】:称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。也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。
【事齐事楚】: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
【四书五经】: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
【素王之业】:素王:旧称孔子有德无位,故称素王。旧指孔子删订《春秋》的事业。
【唐突西施】:唐突:冒犯。西施:春秋时美女,冒犯了西施。比喻为了突出丑的,而贬低了美的。亦作“唐突西子”。
【唐突西子】:唐突:冒犯;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美女。冒犯了西施。比喻抬高了丑的,贬低了美的。
【吴市吹箫】:吴:古国名。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,在市上吹箫乞食。比喻在街头行乞。
【吴头楚尾】: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像首尾互相衔接。
【五羖大夫】:羖:公羊。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。
【五经库】:五经:儒家的五部经典,即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。比喻熟读五经的人。
【西施捧心】:西施:春秋越国美女。指美女病态更加娇美。
【夏五郭公】: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【衔恨九原】:衔:含;九原:山名,在今山西新绛县北,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,借指阴间。指含恨死去。
【相惊伯有】:伯有: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,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。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。
【羊左之交】:羊左:羊角哀与左伯桃,春秋时期燕国人。像羊角哀与左伯桃那样的交情。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。
【阳阿薤露】:《阳阿》和《薤露》都是古歌曲名,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。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。
【阳秋可畏】:阳秋:原作“春秋”。《春秋》为古代寓褒贬、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,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,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。
【叶公好龙】: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(古邑名,今河南叶县)。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。
【衣冠优孟】:优孟: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,擅长滑稽讽谏。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。也指登场演戏。
【衣裳盟会】:衣:穿。穿着礼服聚会。与“兵车之会”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。
【衣裳之会】:与“兵车之会”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。
【猗顿之富】:猗顿:春秋时鲁国人,家境富裕。像猗顿那样富有。泛指拥有巨额财产。
【优孟衣冠】:优孟: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,擅长滑稽讽谏。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。也指登场演戏。
【葬用柔日】:柔日:天干中的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五天,其余五天为刚日。春秋时代习俗,死者埋葬必须选择柔日。
【乍暖乍寒】:乍:刚刚开始。忽冷忽热。形容春秋季节,天气寒暑变化无常。
【争长黄池】:长:首领;黄池:春秋时地名。春秋时吴王、晋王在黄池会面,争做盟长。现比喻争夺权力,占据上风。
【郑卫之曲】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,不同于雅乐,故斥之为淫声。
【郑卫之声】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,不同于雅乐,故斥之为淫声。
【郑卫之音】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【钟仪楚奏】:仲仪:春秋时楚国乐官。钟仪奏楚国的音乐。比喻思念故国,怀念乡土。
【祝鮀之佞】:祝鮀,春秋卫人,能言善辩,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。
【邹缨齐紫】:邹缨:春秋时邹国国君系在脖子上的帽带;齐紫:春秋时齐国国君穿的紫色服装。比喻上行下效。
【坐怀不乱】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